“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。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,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。”
与提出“普遍的人的解放”的目标相联系,马克思明确肯定无产阶级是这一解放的物质承担者和社会力量。无产阶级是“非市民社会阶段的市民社会阶级”,即资产阶级社会自身的对立面、否定方面,是“人的解放”的动力和承担者,是唯一能够从根本上进行革命、摧毁一切奴役制、实现“人的解放”的阶级。
(1)首先,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工业运动的产物,“是由于社会的急剧解体、特别是由于中间等级的解体而产生的群众”,是“人为造成的贫民”。
(2)其次,无产阶级是一个“遭受普遍苦难而具有普遍性质的”特别的阶级,无产者的贫困不是局部的贫困,而是普遍的贫困,不是一般的贫困,而是资本主义工业运动必然不断产生的赤贫。
(3)最后,“工业运动”和资本主义制度人为造成了一无所有的无产者阶级,也就剥夺了无产老作为“人”的自由、人权和人格。因此,无产阶级所受到的“不是特殊的不公正,而是普遍的不公正”,无产阶级“表明人的完全丧失,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回复才能回复自己本身”。
马克思在《导言》中明确了在实现“普遍的人的解放”过程中哲学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。他指出:“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,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。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,就不能成为现实;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,就不可能消灭自身。”这也是整个《导言》的结论。
马克思在这里用“头脑”和“心脏”作比喻,生动地阐明了哲学和阶级、理论和实践不可分割的关系。他强调,哲学只有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实践相结合,理论只有掌握群众,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,变成现实。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也离不开哲学,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,无产阶级只有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,才能获得解放。